为进一步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紧扣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要求,充分发挥集体智慧,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各教研室开展暑期线上集体备课活动,各教研室专兼职教师参加此次活动。
本次线上集体备课活动由思想道德与法治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分别根据课程特点和教学重点,依托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和第三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暨优秀课程观摩平台,制定详尽的备课方案,由各教研室主任主持,按课程专题组织教师逐一进行备课展示与研讨。
思想道德与法治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围绕《思想道德与法治》的核心教学模块展开讨论,重点解决如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在价值认同和历史自信上打下坚实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聚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针对教材内容进行专题解析,尤其强调如何运用唯物史观和辩证法引导学生理解复杂社会现象,提高理论学习的思想深度和时代感。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重点探讨毛泽东思想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成果,研究如何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则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深入研讨教材的重大理论观点,探索如何通过案例教学、问题导向教学,帮助学生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逻辑和实践伟力。
各教研室通过线上平台,采用“主讲+研讨+点评”的形式,组织教师针对课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展开深度交流。在备课过程中,各教研室广泛借鉴全国高校优秀课程观摩成果,结合第三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中涌现出的创新案例,重点讨论了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课堂吸引力,增强互动性,充分发挥智慧教学平台的功能,推动线上线下相结合,提高课堂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本次活动不仅注重理论阐释,更强调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特点、社会实际相结合。针对青年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如人工智能、新能源发展等,教师们深入探讨如何将这些问题纳入教学内容,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平台,切实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通过暑期线上集体备课,老师们相互交流教学经验,促进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帮助青年教师更好地把握教材重难点,也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教师们纷纷表示,此次活动为新学期的教学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既提高了备课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也为后续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马克思主义学院将以此次暑期备课活动为契机,继续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的改革创新,努力打造更多高质量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断提升课堂育人实效,切实发挥思政课在铸魂育人中的关键作用。
(图:各教研室负责人 文:李梦然 审核:王晶 编辑:蒋玉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