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全面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切实推进思政课教学质量,为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翻转学习、混合学习、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等多种学习需求,马克思主义学院拟定于2019年5月举行微课比赛,具体比赛工作方案如下:
一、组织成员
比赛设组长、副组长及评委成员,具体成员名单如下:
组 长:桂玉 曹宇旗
副组长:郭伟丽 芦苇
成 员:教务办 行政办 科研办 教研室
二、参赛对象
参赛对象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全体专任教师,除个别特殊原因外,所有专任老师均需参加。以教研室为单位组织推荐参赛教师,各教研室择优推荐1-2人。
三、比赛内容
本次比赛建议参赛人员根据课程内容重难点或专题教学内容,选取有关的知识点或技能点,制作微课。也可以选择大学生比较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制作相关主题的时政微课,让思政课教学更加接地气。
四、比赛要求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重难点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请参赛教师充分合理运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及设备,录制成15分钟左右的微课视频,鼓励简明易懂、短小精悍、特色鲜明的微课作品,请配套单独文件夹提供教学设计文本、演示文稿(PPT),以及微课中使用到的动画、视频、习题、图片等辅助材料。
(一)视频要求
图像清晰稳定、构图合理、声音清楚,能较全面真实反映教学情境。视频片头应显示课程名称—微课(知识点)标题、作者和单位,主要教学环节有字幕提示。
(二)多媒体教学课件要求
演示文稿限定为PPT格式。要求围绕教学目标,反映主要教学内容,与教学视频合理搭配,单独提交。其他与教学内容相关辅助材料(如动画、视频、思考题等)一并以压缩文件形式单独提交。
(三)教学设计要求
教学设计应反映教师教学思想,课程设计思路和教学特色,包括教学背景、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总结等方面内容,并在开头注明讲课内容所属课程名称、作品标题等信息。文件格式:WORD和PDF。
五、奖项设置
一等奖3名,奖金800元;二等奖5名,奖金500元;三等奖若干名,奖金300元。
六、其他事宜
(一)请各教研室高度重视,认真落实,把微课教学比赛作为提高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能力的重要抓手。通过开展本课程比赛,真正推选出优秀作品参加学院比赛。各教研室主任应对本教研室推荐作品的内容进行严格把关。
(二)每位参赛教师提交参赛作品数量限为1件。参赛作品及材料需为本人原创,不得抄袭他人成果。
(三)具体评分细则见附件一。
(四)具体日程安排见附件二。
马克思主义学院
2019年3月6日
附件一:
微课评分细则
主要项目 |
分块指标 |
具体说明 |
主题内容
15分 |
选题
(5分) |
选题具备 “小而精”的特点,具备独立性、完整性和示范性。 |
重点突出
(5分) |
能体现教学中常见、典型、有代表性的问题或内容,能有效解决实际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 |
内容合理
(5分) |
内容严谨充实,无常识性错误,能反映学科特点。 |
视频设计
25分 |
设计合理
(10分) |
教学目标明确,思路清晰;组织与编排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突出生本意思,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
方法适当
(10分) |
能根据教学需求选用灵活适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信息技术手段运用合理,教学媒体选择恰当,教学辅助效果好。 |
形式新颖
(5分) |
构思新颖,富有创意,录制方法与工具可自由组合,如用手写板、电子白板、黑板、白纸、PPT、Pad、录屏工具软件、手机、DV摄像机、数码相机等制作。 |
语言表达
20分 |
语言清晰
(10分) |
教学语言规范清晰,声音洪亮、有节奏感,富有感染力。 |
表达形象
(10分) |
教学过程主线清晰,深入浅出,形象生动,逻辑性和启发引导性强。 |
技术运用
30分 |
技术规范(15分) |
微视频:视频图像清晰稳定、构图合理、声音清楚,主要教学环节有字幕提示等;视频片头应显示标题、作者。字幕用字、符号规范。 |
作品完整(15分 |
参赛作品必须包含微课视频和创作的文本说明:学习对象分析、内容分析、目标分析等。 |
实际效果
10分 |
目标达成
(10分) |
能完成设定的教学目标,有效解决实际教学问题。 |
附件二:
马克思主义学院微课比赛日程安排
3月27日之前各教研室拟定教师参赛作品的名称。
4月3日之前填写“马克思主义学院微课比赛报名表”,参赛教师提交微课名称及文字材料。
4月24日之前各参赛教师明确微课录制时间和地点,准备好录课材料,教务办协调安排录课。
5月8日-5月29日,教师提交参赛作品,在会议室和学校录课的教师进行微课录制,并提交比赛作品。
5月29日,比赛小组成员对教师提交的作品,进行评选,选出一、二、三等奖。